(上圖:飛鳳山風景)
近十多年來竹北因為高鐵站的進駐,一棟棟華廈高樓爭奇鬥豔林立,因應開發的竹北湧入了大量外來人口,那些充滿台灣味純樸的稻田,漸漸地一點一滴消失,被堅硬水泥地的重劃區取代。許多人也許不知道,距離熙來攘往的竹北高鐵站大約不到半小時的車程,能找到一處保留原始客家風情的芎林鄉永興村王爺坑,有著濃厚的鄉村人情味與自然原始的風景,等待人們造訪。
至於為什麼此地命名為王爺坑呢?根據《芎林莊誌》記載,在清道光六年時,小偷盜走了王爺神像,走到此地卻肚子痛,只好把王爺像留在此地,村民認為是王爺顯靈,於是命名為王爺坑。當天資深的專業導覽陳永進老師帶我們實際走訪王爺坑,他解釋坑與窩的區別在於一個地形三面環山一面開口,若長度在兩公里以上的就是坑,若是小於兩公里的為窩。
位於竹36縣道的王爺坑,沿路經過當地人聚會聊天的泡茶亭、歷史悠久的石拱橋、百年大樹圍繞的福興宮與送子廟,每個景點經由陳老師專業的解說,顯得饒富趣味。王爺坑有不少土地公廟,其中陳老師帶我們走訪有百年歷史以石砌無神像的土地公廟,他說先人早期開墾一開始會簡單的堆幾顆石頭就當作供奉土地公,漸漸演化成以平整的石塊砌成小屋,並在石屋寫上福德正神而無實際的神像,與我們現代看到的土地公廟完全不同。
(下圖:具有百年懷古風情的石屋土地公廟)
除了百年土地公石屋外,陳老師特別提到永興村七鄰的伯公送子廟,是以伯公捧元寶、伯婆抱子的神像設立於此地,數十年前一位不孕婦女,來到了永興村誠心拜拜居然立刻得子而聲名大噪,據說長期下來已累積數千名求子成功的實際案例,也讓此地香火鼎盛。
(下圖:有名的送子廟)
廟)
走訪王爺坑處處可見到駁坎泥塑的彩繪意象圖,這是邀請大師指導作畫並與村民合力完成的作品,泥塑工程材料採用混合紙類材質,不但環保而且耐用,每個栩栩如生圖像都讓外來遊客更了解永興村的人文風情與歷史故事,也凝聚了在地村民的感情。
(下圖:駁坎泥塑凝聚村民向心力)
王爺坑是絕佳的登山健行路線,一路沿著王爺坑走上坡彎進來就會來到有名的飛鳳山。即使身為新竹人多年,以前一直誤會飛鳳山為一座山,經陳老師講解才知道飛鳳山是由多座不同的山組成的山群。飛鳳山為小百岳之一,屬於短程距離的陡坡,爬程不長卻讓人滿身大汗氣喘如牛。午餐選在飛鳳山腰旁的橘子碰Cafe’,此處的景觀有絕佳美景相伴,環山的綠意與雲瀑,有一片草地可以光著腳踏踏綠地舒緩一下爬山的辛勞。午餐後來到中坑山頂拍照留念,並在觀日亭欣賞風景,若天氣好的話還可以遠眺到101大樓的蹤影。
爬完了飛鳳山,主辦單位很用心,請社區的媽媽們煮傳統的客家湯圓給我們享用。一大鍋滿滿是韭菜與茼蒿,配上炒香的蝦米、香菇、肉絲與油蔥的湯圓,另外還有薑汁甜湯圓當甜點作結尾。看到社區年約七十歲婆婆們忙著招呼我們,還幫忙我們洗碗,讓人感受滿滿的客家人情味。永興村的村長特別介紹永興村是整個芎林鄉面積最大,但是人口最少的村落,人口外移嚴重,留在村內的都以年長者為主。目前除了積極推廣王爺坑與飛鳳山的觀光外,也打造了在地友善無毒耕作的黑米,完全不使用任何農藥、除草劑等等。至於為何使用黑米而不是紫米,是考量到鄉內年長者較多,因紫米屬於糯米類不易消化,故採種植黑米。除了黑米本身,亦開發多元化的產品,像是請來製酒大師來開發出全台第一個黑米威士忌,希望可以將芎林打造成「黑米之鄉」。
透過這一整天充實的小旅行,實際走訪平時不曾注意的芎林鄉,發現距離新竹那麼近的景點,可以健康的登山健行,走訪客家風味的鄉鎮,又品嚐到傳統美食,若需要更多資訊,歡迎大家參考臉書粉專「轉芎林-地方創生駐地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