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6989604_99333925a5_z

死亡,帶給人的意義是什麼?

 

閱讀關於瀕死經驗書籍及但丁的<神曲>等等,

開始想著當有一天面臨死亡這件事。

 

去台北當代藝術館,目前正展出香港當代藝術,

展場內藝術家藉著作品,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一些省思。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黃炳培(又一山人)作品「無常」。

進去房間只看到有如一般客廳的沙發、茶几、書架、電視,

電視上播著一位書法家正揮毫著般若波羅密多。

另一個房間,同樣的傢俱,只是組裝方式有所不同,

變成一具棺木放在房間正中央,

並且歡迎大家去試躺。

(下圖為香港網路圖片)

 又一山人1  

又一山人巧妙的設計把平常用的居家擺設,

變成一個環保簡單的棺木。

他認為死亡是另個重要的儀式,

不該裝在生前毫無交集的陌生木箱中。

於是他就將日常生活用的沙發、茶几、書架等巧妙運用,

讓人每天活著提醒自己生命的意義,

生與死就只有呼吸之隔。

(下圖為又一山人部落格相片)

 又一山人  

第一次躺在棺材中的感覺很奇妙,

悠揚的鋼琴音符迴盪在空無一人的房間,

仰躺的天花板是一片漆黑,

感覺到孤寂卻又享受著這樣的孤寂。

 

躺在棺木中兩邊的視線是被隔板限制的,

並不像一般我們躺在床上是無限的延伸。

這樣的限制,似乎也宣告著生命的限制-結束。

世界猶如定格在一個無意識的空無飄渺之中,

心裡想著:「我就這樣結束了一生嗎?什麼對我才是最重要的?

彷彿還可以感受人們朝棺木丟鮮花進來,

我是平靜自在的,而人們在送別我時,

他們憶起的究竟關於我的什麼事?

躺著棺木裡有太多的感覺不捨得起身。

 

炎夏的低潮期,最常做的是閉關在家閱讀及寫日記,

尋找生命的許多解答。

Michael Gelb<怎樣擁有達文西的7種天才>

有一個練習是連續寫下100個問題,

自己也嘗試做這樣的練習,

其中在第17個問題我寫下:

「如果不考慮物質而言,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是「成長」。

 

回想自己過去,在忙碌職場中成長的都是外在東西,

也許是策畫活動精進了一些,

也許是對討厭的同事臉色會學著假裝順從等等。

但是其實內在的成長並沒有太多感覺,

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

總是匆忙著應付著所有人的要求。

這一年多有機會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撕開外衣,

深入到內心去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對於一些外在的東西,

像是不舒服的人際關係就會開始拒絕了。

 

<天堂教我的七堂課>中,

作者Dannion Brinkley有三次的瀕死經驗,

他提及我們當初都是勇敢的靈魂,

義無反顧地願意轉世為人來學習成長,

這些劇本早已寫好,是我們當初同意接受挑戰的,

最後完成任務就會再度變成光,而靈魂永生不死。

 

   

<希臘人為什麼有智慧>中提到,

特洛伊木馬戰役有名的阿基里斯(Achilles)

傳說他在年少時,掌握命運的三女神給他特權決定生命長短及結局,

他可以長壽安穩的過著乏味的一生,

或者是用煙火般消逝的生命,活出讓後世傳誦的人生。

最後他放棄了安穩,選擇了英勇面對挑戰而死亡了。

 

「希臘人相信,我們的存在是為了完成某項未完成的任務,

即使這個任務難以捉摸,但正因為身負重任,生命才有意義,

我們也因而甘冒其險。」

 

所以,當身陷低潮時,也是一個反思的好機會,

跌得深的低谷代表你有夠深的地基可以蓋更高的樓

也有人問,那如果谷太深跌死起不來怎麼辦?

那恭喜你完成此生任務成為天使,飛得更高了。

靈魂永遠不死,你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arrow
arrow

    Minna 愛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