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我
一直以來我不去定義自己為任何教徒,對各個宗教未去鑽研透徹不敢妄下定論,同時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他自己的宗教,不管什麼宗教,只要他能快樂向善活得積極有意義,那是最重要的。
與宗教的淵源其實還滿複雜的,喜歡去天主教堂靜坐、特別推崇花蓮天主教劉一峰神父愛台灣助弱勢的精神;曾參與基督教的查經班一年,欣賞基督教朋友有神的力量而活得充滿希望;小時候跟隨媽媽,虔誠燒香祭拜土地公與菩蕯;靜坐感受佛陀的平靜,亦是生活中穩定自己的力量,各個宗教都有各自其芬芳。
與佛陀相遇
兩年前的年底,送給自己新年禮物是參加內觀靜坐十天,藉以清洗自己禁錮已久的心靈,每天晚上都會播放內觀創辦人葛印卡老師講述佛陀的故事,當時聽到許多佛陀智慧時,都不禁讚嘆,遇上任何的難解紛爭或人們困惑,佛陀都可以用簡單的道理讓人們遵循正法,漸漸地也將佛陀當成是精神導師,希望可以在靜坐中感受祂神聖的慈悲與智慧,即使尊崇佛陀,卻難以說服自己去成為教徒,因為佛陀總說:「眾生皆苦」,解脫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還不如學基督教的朋友去倚靠上帝,較有機會進天堂,靠自己太辛苦,還是倚靠神好。(是否有同感呢?大笑)
七月初偶然機緣下參加印度朝聖團菩提邦的講座,介紹佛陀的故鄉,以往認為是神話故事,僅作為教化人心的佛陀故事,原來衪是真正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那些遺跡是佛陀真實的足跡。講座中創辦人非常推薦大家看印度電視劇《佛陀傳》,他強調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又精采的電視劇,好奇心驅使下決定試看第一集,一看下去欲罷不能,花一個月的時間將五十四集全劇看完。
(以下為網路圖)
佛陀傳內容重點
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讓自己沉浸在佛陀的教誨,剛好那天若有什麼不愉快,看電視劇較容易化解,或者是解開自己長久以來的困惑。佛陀不信神與任何宗教儀式,祂專注於訓練自己的內心,慈悲看待所有眾生,反覆提醒「一切皆無常」,要追隨者安住自己內心了悟真理之道。回想日常生活,不可能事事順心,即使得到功成名就,也未必快樂。例如,今天得到某筆大公司的生意,不久後又會被別人奪走;今天抱得美人歸,時間流轉她就變心隨他去;今日看來身強體壯,明日報告檢查出卻是惡疾纏身等等,佛陀說:「短暫的歡愉掠奪了我們的財富,這財富,就是無上的寧靜。一旦,我們被這樣的歡愉誘惑,讓它深植腦海,也就如一枚長釘,在悲喜間浮沉。」我們永遠不可避免生命中會有一些不預期的變故發生,首要之務就是接受一切的發生,了解無常才是人生王道,隨時都需非常謙虛與真誠的面對生命。
《佛陀傳》中有一個飾演如惡魔反派角色「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哥,多次憤怒瘋狂巧用各種方式奪走佛陀的王位、妻子與權利,甚至多次用各種方式要置佛陀於死地,佛陀曾經多次被陷害到看似走投無路、悲慘絕望時,最後祂的善心總能幸運扭轉自身命運,壓倒性得到勝利或得以存活,由於佛陀時時心存善念,讓整個存在都聯合起來幫助衪。在提婆達多要以巨石擊死佛陀反倒害自己身受重傷,臨死前佛陀對他說:「憤怒就像在掌中點火,我們總想丟向別人,可是在那之前,我們會先燒了自己。」佛陀常強調「業」就是自己的行為,必須自己承擔,若是向對方發怒,這把火一定是先燒了自己,若看清憤怒的殺傷力,較能夠不任意發怒。佛陀說:「辱罵是惡行,它不會得到回應,只能像回音一樣,讓惡語迴盪在你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脫離他的影子一樣。同樣,惡行也不會遠離做它的人,它們還會回來,加重你的痛苦。」但是,我們是普通人,憤怒情緒是在所難免,佛陀又說:「經歷過憤怒、嫉妒、誘惑與感情,並擺脫它們,智慧才會浮出水面。」所以重點是經歷它而放下它,並非一再隱忍讓自己無處發洩。
點亮自己才可照亮別人
要完全的解脫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開始做的是從訓練自己做每件事的覺知開始,緩慢專心的做好每件小事,凡事都無所謂與漫不經心很容易就累積小錯而造成無可挽救的結局。在佛陀涅槃前的最後講道是:「點亮自己的燈火,做自己的一盞燈,去認識自己的智慧,覺醒吧!行持正法。專注你的內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賴他人。一切皆無常,將自己安住其中,精進修行,永不認輸。」對自己負責任,不怨天尤人,安定自己內心,努力踏實修好自己,才能盡一步幫助世人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