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到清大參加志工導讀課程,

吳教授兩個小時的課程精采萬分,

知性、感性及理性兼並,讓人回味無窮,

彷彿洗了一場心靈Spa一樣的充滿能量。

他先以Discovery台灣人物誌50分鐘的影片「西瓜大王陳文郁」來做為引言。

影片中看到的場景是我們熟悉的台灣農村,

一個親切卻世界知名阿公級的人物-陳文郁,

默默在南台灣的一個小鄉鎮寫下不凡的台灣奇蹟。

陳先生高齡80好幾了,從年輕時代就開始研究培育台灣水果,

不只是埋頭苦幹在田裡研究,還到日本千葉大學攻讀專業知識,

後來自行創業農友公司,專門販賣種子。

他培育的水果榮獲世界多項大獎,若要講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就是

聖女蕃茄了。當初他覺得蕃茄營養豐富,但小孩子不喜歡吃,

所以培育出聖女蕃茄,讓大家把蕃茄當成零食一樣隨口享用。

吳教授專門就是去研究對這些台灣有莫大貢獻的小人物,

而不是抬面上知名的這些電子公司大老板們,他發現除了Discovery挖到陳文郁這個寶外,

沒什麼其他媒體報導這享譽國際的西瓜大王,所以他就特別做陳先生的專訪。

陳文郁的公司每年的研發金額是一億,而且最令人感動的是,他知道東南亞農民生活困苦,時間最長,收入最少,生病了沒人醫,婦女生小孩死亡率是70%,他心中浮起日本恩師的話:「要好好照顧這些可憐的農民。」所以他在泰國蓋了一家農民的醫院,農民若負擔的起醫藥費就付,付不起的此醫院全權負責。而且每年農友公司撥出5%的利潤來做慈善公益,真是了不起!影片最後的幾分鐘帶到這一幕,那種自在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

回想起最近在台灣的農民遇到大埔事件,及一些中國農產品進口對他們的衝擊,心中也有些許的感傷,我們能做些什麼?

吳老師接著帶到他的一些對台灣社會研究,例如台灣曾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工廠,台灣人日以繼夜做加工,創造了世界奇蹟,卻也相對付出了許多代價,像是環境的破壞及生活品質的低落等等。台灣的經濟寫照是「拚擠榨趕」拚經濟、擠利潤、榨績效、趕產品。這不就是竹科工程師的寫照嗎?

最近收到一篇台積電處長因為過度工作得癌症而過世的消息,今天也和台積電朋友求證。得知這名RD處長就在回台積上班沒多久,幾個星期前才剛走,如果他當初放棄工作,現在也許還能陪在家人身旁,一切都太遲了。

吳教授提到,新時代的人才應該俱備人文社會的素養。這點台灣社會尤其科技業尤其缺乏。大家都覺得念理工科才有前途,是因為數學不好才念文科,技職教育被迫轉型為科技大學,似乎一定要念大學才能保障你的人生。在日本及德國,一個工匠的薪水可能比大學教授來得高,而目前這在台灣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舉例世界冠軍麵包王-吳寶春,這類對特殊專業有興趣的人,他實在不需要去念大學,反而他應該發展他的專長。

至於創意的前提,吳教授也提出他七點見解:

  1. 跨界的知識
  2. 自由
  3. 核心價值(追尋自己的生活方式)
  4. 觀點轉換的能力
  5. 美學能力
  6. 整合能力:科技與人文對話
  7. 豐富的生活機能

以上我都非常認同,所以我一直沒辦法接受各國家的工業甚至精品外移到中國去做。常常在想一個畫面如下:一個歐洲的婦女住在一個有綠意盎然的花園裡,早上起床悠閒地煮個熱咖啡,聽著古典音樂來手工縫製一個包包。對比:中國工人早上6點一群人擠著,鬧轟轟上接駁車,被載到市郊的工廠區,過著被壓榨的勞工生活,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生活沒有自由及品質可言,他們也做出同樣的包包,但是你可以想像這種質感嗎?

所以我一向拒絕到中國生產的精品包包,因為那完全失去了何謂精品的意義。

若是日常生活用品還倒無所謂,精品是不可能在壓榨人力的環境下有什麼好質感的,

也許我想太多,但這就是我的堅持。(雖然也沒有買什麼名牌包)

而我個人工作也強調要在好的環境下,現在座位後就是人來人往走道,做事常常會分心,所以當有重要案子而靜下心來思考,我一定關在一間密閉看不到人的辦公室做。有次假日到公司去加班,原本兩三天的工作量,就在我放著古典音樂的輕鬆一下午,做得輕鬆愉快,效率又高。這就是我的核心價值,要在自由下做有效率及有品質的事,雖然現實生活很難辦得到。

套句塞浦路斯朋友阿嬤的話:「Never Mind!」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下列QR Code贊助我喝杯咖啡哦!

 

undefinedundefined

arrow
arrow

    Minna 愛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